近日,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聯合開展的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舉行。來自長沙高新區的湖南正申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顧問、教授梁步閣喜獲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如果把傳統的雷達比作射程遠、威力強的“大炮”,那么微功率超寬帶雷達便只能算是“彈弓”。但正是由這小小“彈弓”轉化成的雷達生命探測儀,卻在多次搶險救災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而梁步閣正是我國這一科研領域的青年領軍人物。
從“大”到“微” 把雷達變成“近視眼”
雷達,普通人眼中的龐然大物,能夠御敵于千里之外。但傳統的雷達,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遠視眼”,對于介質環境下的近、小、慢目標往往無能為力,這也是長久以來雷達領域要攻克的世界難題。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滿目瘡痍的受災景象給梁步閣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他也發現國外的雷達生命探測儀價格昂貴,這讓梁步閣堅定了創新研制的想法。
“為什么不能降低超寬帶雷達功率,把‘遠視眼’變成一個‘近視眼’,專門看近處的目標呢?”梁步閣將目光投向了微功率超寬帶雷達在生命探測領域的應用研究。
“從理念到產品,我知道會很復雜,但沒想到這么難。”梁步閣感慨。在攻讀博士期間,他掌握了大型超寬帶雷達的核心理論與工程技術,但生命探測儀是為了應急救援使用,要求雷達體積大大縮小、功耗大大降低,而功能和零部件一個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應急救援場景中,雷達波需要穿透墻壁、瓦礫等介質,這與大型雷達通過單一空氣介質的傳播作用完全不同,相當于讓習慣了在平坦舞臺上跳舞的演員站在鋼絲繩上跳舞。
梁步閣帶領團隊對標國外先進產品,幾乎從零起步開展樣機研制。設計、驗證、改進、重新設計,他和團隊經常在實驗室從早上8點熬到深夜兩三點。一年后,終于做出了樣機。
“設備管不管用,當時心里并沒有十足的把握。”梁步閣說。2010年4月,在青海玉樹地震救援中,梁步閣團隊研發的雷達生命探測設備初步發揮作用,這表明團隊研發方向和技術路線是可行的。之后,梁步閣又數次獲得科技部等多個科研項目的持續支持。
跟跑變領跑 自我超越永無止境
“如何把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如果說創造是形成知識產權的基石,那么應用就是實現知識產權價值的通道。”梁步閣團隊研發的雷達生命探測儀在市場上真正站穩腳跟,是源于一次次與進口雷達的同臺競技。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區發生山體滑坡事故。各級消防力量陸續帶著38臺進口雷達生命探測儀進入了災害現場,僅有深圳市南山大隊西麗中隊攜帶了兩臺梁步閣團隊研發的國產設備。
眼看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即將過去,30多臺進口雷達生命探測儀已對受災區域進行了多次探測,均沒有發現生命跡象,大型機械即將進場。就在這時,操作國產設備的消防員傳來消息:“這個地方還有人!”
經此一役,梁步閣和他的國產設備徹底贏得了各方信任。此后多次救援都證明,“國外的月亮不再比中國圓”,大家一致認為國產設備更好用。
“我們最新的雷達生命探測儀,不僅能一維測距,還能測角,從而實現三維準確定位。”梁步閣表示,未來應急生命救援,將會有更精準、更高效的技術裝備。
截至目前,梁步閣帶領團隊研制出雷達生命探測儀、穿墻雷達等并產業轉化,累計裝備超過2000臺套,在雅安地震、福建欣佳酒店塌樓、長沙望城自建房倒塌等重大災害救援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搶占世界超寬帶雷達生命探測領域技術高地、開拓性發展超寬帶雷達產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獲得湖南省“最美科技者”榮譽稱號后,梁步閣說,“與應急救援的行業需求相比,雷達生命探測技術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我將帶領團隊繼續攻關,不斷實現新的技術突破。”
來源:長沙高新區